【征文】80后
发布日期:2021-03-03 浏览次数:997
每个时代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烙印,每一个人的成长史都在时代变迁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80后的我们似乎已经不再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了,但是80后们却在历史的长河中划下了浓浓的一笔,在新中国的华章中熠熠生辉。
1982年,为了使当时人口数量和生产力发展相适应,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全国就此开展了计划生育的浪潮。我们作为响应时代号召的“新花朵”,也就成了家里的“独苗”,从小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妈妈爸爸全宠着一人,集万般宠爱于一身,要什么长辈们就给买什么。那个时候家里条件虽不好,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家里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呈现飞跃式发展,告别了父辈幼年随家人农耕的生活,我们也迎来了自由、崭新的童年,捉迷藏、砸杏核、老鹰捉小鸡、跳房子、跳皮筋......儿时的游戏让80后的童年充满了无数的乐趣,作为80后的我总能把这些如数家珍,并成为永远的记忆。父亲口中对农忙的描述是“牛耕田,马拉车,打场晒粮食。”而我经历的农忙变成了“旋耕耙、收割机,粮食倾泄堆成山丘。”日新月异的不仅是我们的农作方式,生活条件、奔小康的愿景也在每一个人的心里滋生萌芽。
1990年以后,改革的春风吹暖大地,农村普及黑白电视机,电视里的世界是完全陌生又新奇的,对大家有着特殊的吸引力。在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东东在房顶上艰难地举着天线,下面一群人在看奥运会,一个黑白电视,成为那时人们吸取新闻的重要渠道。“我头上有犄角,我身后有尾巴,谁也不知道,我有多少秘密……”那时候,晚上几乎没有娱乐活动,每天晚上最开心的事就是等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播放之后的电视机剧了。不过那时候节目很贫乏,还没有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的综艺节目,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就成了80后的独家记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彩电取代了黑白电视机,液晶淘汰了彩电,网络更像是一列快车,使我们加速向未来迈进脚步,引领着我们走向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老百姓的生活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1997年大学开始收学费,第一批80后步入大学。他们在璀璨的星河中追云逐月,实现个人的人生意义。世界各国除了经济、科技、军事力量等“硬实力”的比拼,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义务教育的发展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科技和教育迅猛发展、社会信息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广大青年大学生踊跃投身国家建设,以激情飞扬的青春活力不断添加祖国前行的“燃料”,“北斗女神”徐颖、不做“权威型”博导的马瑜婷、“中国天眼”守舱人姚蕊等众多80后“明星”已为90后、00后们打了版,做了样。
2019年,最后一批80后,正式进入30岁。30岁不可怕,可怕的是30岁的你一事无成还在坐吃等死。姐姐的朋友结婚后连续三年宅在家里,生孩子后的她时而兴奋,时而沮丧,渐渐的出现了轻度的抑郁症。每次打电话都在说“自己像个废人,无所事事,就连旅行这种办法都没有拯救自己空虚无助的灵魂。”这时,国家大力提倡大众创新,引导广大年轻人积极投入到创业的大潮中。于是,2000年年初她也加入了“创业”行列,虽然挣的不多,但也充实,每天带着孩子开启“打工模式”,变成了一个为自己打工的“狂人”,目前,她已加盟了五家酒店连锁店,在自己的努力下,把业务打理得井井有条。
80后是幸运的,亲身经历了一个极速发展的时代,见证了改革开放的成果,体会到了祖国快速稳健发展和人民生活日新月异的改变。现在,80后虽已不再年轻,但曾几何时,他们也是所有目光的焦点,正如现在的00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怀揣着炙热的梦想,以奋斗之浆徜徉无悔青春,以厚劲之心尽绵薄之力,推动中国这艘航船不断驶向新的征程。
(电石厂 刘莉 阡陌编辑)
- 上一篇:(流年)如果可以,我想往你的生活里塞一些阳光
- 下一篇:(说道)断章取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