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见字如面
发布日期:2021-01-21 浏览次数:929
“某君吾妻,与汝一别数月,我今日接军令将赴前线……”在战争片中经常看到这样的桥段,妻子含泪读着信,心飞到了千里之外夫君的身边。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时车马慢,一生只爱一人。今日微信快,百花迷乱眼。与之落寞的,还有那抹绿色的邮简,原来都在街边的显眼位置,现如今也只有在邮局门口象征性的展示,更像个古迹,在对来往的人们倾诉着当年它的显耀地位。
我记得我寄出最后一封信邮票的价格是八毛钱,之后再也没寄过信,因为手机出现了,不需要斟酌再三,落笔纸上,然后扳着手指数日子,等待回信。最初的一角一条短信,让通讯公司赚的盆满钵满,那时发信息还要过下脑子,现在的微信等于免费发,说话更加不假思索,真话假话都随口而出。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简单和直白,似乎进了信息化时代,一切都那么顺理成章的迫不及待,什么纸短情长、鸿雁传书都已成为久远的传说。
一条条可有可无的信息,在看不见的电波中穿梭,彼此之间的感情也不再那么牢靠。中餐传统饮食讲究细火慢炖,熬啊熬,把食物内的精华逼出来,在汤里慢慢散开,让原本一眼见底的汤水披上了一层面纱,令你琢磨不透。用小勺子轻轻搅动,形成圈圈波纹,香气也随之氤氲上升,整个厨房充满了家的温馨。
而通讯的快捷,打破了这种传统,人们更倾向于快餐式的爱情,互相对眼就打包,回家一尝,觉得不好吃,扒拉几口还是不愿将就,就随手扔进了垃圾桶。
冷冰冰的仿宋体也没有了手写的温度,发来的问候,不过是网上抄来的段子,你也无从知晓,还以为对方越来越幽默,现在有情调的饮食男女,又开始回归传统,练起了书法,想找回唐汉时期的古韵。
已过小寒,但天气仍佳,太阳把阳台上的衣服上晒得犹如入夜盖在身上的棉被般温暖,上面那阳光的味道,让人不忍将其放进柜子。
然而,寒冷终究会来,或许在某个冬日,我们畏缩在沙发的一角,百无聊赖的点按着手机屏幕,会不会想起多年以前摊开纸笔,一字一句地写着感动过自己的言语,然后耐心等待,每天都有那么点憧憬。
我们不会忘记,曾经有过温柔的文字和温暖的话语,陪伴我们度过美好的青春。(物资部 一味 阡陌编辑)
版权归NG28.666官网版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上一篇:(脚步)岁月不待人
- 下一篇:(家事)想和师傅说的一些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