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文化)一封家书话家风
发布日期:2020-03-23 浏览次数:822
亲爱的家人们:
作为爸爸妈妈的女儿,公公婆婆的儿媳,丈夫的妻子,女儿的妈妈,向各位敬爱的家人说一声:辛苦了!由于工作的原因,不能天天陪在你们身边,老人们面前不能尽孝,丈夫孩子面前不能尽责,甚至是大年三十也不能坐在桌边陪你们吃一顿团圆饭,但你们从未有过任何的怨言,总是默默地付出用实际行动来支持我的工作。同时,你们也是勤劳和善良的,用你们的双手把这个小家打理地井井有条,照顾老人和孩子体贴、周到,有你们这样的家人,我永远都是幸福的!
父亲,曾是矿务局的一名普通工人,从二十岁进矿一直干到退休,他把人生最宝贵的三十多年都奉献给了那深邃的矿井,用他勤劳的双手给予了这个小家的丰衣足食。没有下过矿井是无法想象那样的工作场面的,潮湿的环境,浑浊的空气,狭小的通道,甚至有时要跪着前行,就是在这个恶劣的条件下,父辈们把这样的工作一干就干了一辈子,他们的勤劳与隐忍是我们这一代人无法体会的。曾听父亲说,他刚进矿时条件非常艰苦,大夏天要穿着棉衣棉裤下到矿井中工作,也没有现在这么多先进的机械设备,完全依靠人力,所以父亲的手上总是布满老茧。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刚睡醒看到清晨的阳光,父亲已去上班,当夕阳西下,父亲才拖着疲惫的身躯下班回家,他牺牲了本该享有的灿烂阳光和新鲜空气,用他一铲铲挖出来的煤炭换来了万家灯火。
母亲,是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从我记事起,母亲就是家里起的最早睡的最晚的人,当父亲上早班时要四点起床上班,母亲三点多就要起来为父亲准备早饭,当父亲上中班时要到深夜才能下班回家,母亲总是把饭热了一遍又一遍一直等到父亲回来。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母亲总是把最好的留给父亲和我们,八十年代的食物不像现在这样丰富,母亲却能把平淡无奇的面粉做出各式各样的花馍来。记得小时候最喜欢听到家里缝纫机的哒哒声,因为那是母亲在为我们做新衣服,甭提多高兴了。母亲就是用这样细腻的心思与默默地付出,让父亲没有后顾之忧能安心地工作,让这个家变得和谐与温馨。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对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而公公婆婆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用他们勤劳的双手耕耘着收获,中国就是有几亿像他们一样朴实无华的农民,才养活了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在那个没有大型收割机的年代,他们用镰刀一把把地割出了中国粮仓。农忙时,每天与土地打交道,体验头顶天脚踩地的厚重感;农闲时,每天与水泥砖头为伍,体味别样建筑师的成就感。中国的农民勤劳、质朴、善良,即使是靠天吃饭,存在着诸多变数,也从不怨天尤人,守着祖祖辈辈的这块土地,挥洒着汗水,辛勤地耕耘。
家风是什么?家是我们的每个小家,风是家庭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家风是每个家庭最宝贵的品质。家风如一杯咖啡,醇厚浓郁;家风如一朵牡丹,端庄雍容;家风如这块黄土地,厚重悠远。家风不需要过多华丽的语言,它每分每秒都在潜移默化地熏陶着我,它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我的心灵。我们家的家风,父母、公婆从未慎重地阐述过,但他们身上的勤劳、善良与无私付出,已经默默地影响着我;我们家的家风,不需要言语的表达,我已经在默默地继承着,同时也会把它传承给我的孩子。(氯碱厂 王颜颜 阡陌编辑)
- 上一篇:(问心)热爱——给未来的自己
- 下一篇:(诉说)写给自己的一封信